王越古生于乒乓球世家,父亲痴迷乒乓球,舅舅更是专业运动员,在这般满是运动氛围的家庭熏陶下,她踏上乒乓之路似乎是命中注定。幼年时,王越古身体抵抗力弱,时常咳个不停,父亲灵机一动,把她送去练乒乓球,想着靠运动增强体质。别看她个头小,在球桌上却展露了惊人天赋。教练石海梅慧眼识珠,认定她是可塑之才,特意量身定制训练方案,还常给她打气:只要持续努力,拿下冠军不在话下,世界冠军的奖杯也迟早是她的。彼时年幼的王越古,对冠军概念懵懵懂懂,只是日复一日被父母、教练灌输夺冠念头,心底渐渐埋下强烈的夺冠情结。
1990 年,9 岁的张怡宁已在国内崭露头角,不过出名方式有点特别,是靠哭鼻子让观众记住了。那次代表东城区参赛,决赛时她处于劣势,眼见夺冠无望,委屈劲儿一下就上来,眼泪在眼眶里打转。要知道,以往和这个对手交锋,她从未败过,这次要是输了,面子往哪搁?虽说爱哭,但张怡宁心态出奇地稳,教练李隼评价她 “球一般,但气质绝佳,输赢都不露声色”。球迷们看她比赛也发现,甭管结局如何,张怡宁脸上永远挂着 “苦瓜” 表情。兴许是对手被这副模样唬住,一时乱了阵脚,张怡宁竟绝地反击,哭着举起冠军奖牌。
时光流转,到了 1996 年,全国 16 岁以下少儿乒乓球精英赛女单决赛拉开帷幕,张怡宁与王越古狭路相逢。彼时的张怡宁信心满满,势要把冠军收入囊中,观众们也满心期待这位爱哭鼻子的小将再创佳绩。可谁能料到,王越古不容小觑,自幼被夺冠思想浇灌,背后付出的汗水超乎想象。一番激烈鏖战,王越古脱颖而出,击败张怡宁夺冠。张怡宁当场就哭了,而王越古,则因战胜小有名气的张怡宁,一夜成名,各路乒乓专家也纷纷断言:这姑娘将来必成世界冠军。为了这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目标,王越古愈发刻苦训练。
1997 年,王越古声名再涨。全国乒协杯上,她连克国家队主力王楠、李菊,这惊艳表现,自然落入国家队教练蔡振华眼中。很快,王越古被召入国家队,本以为是迈向巅峰的起点,没成想,命运却在此处急转直下。入队前,王越古右脚脚踝不慎扭伤,调养一阵后归队,没想到训练时老伤复发。送到北京医院诊治,竟从受伤部位取出一块碎骨,术后活动严重受限。刚满 18 岁的她,无奈只能告别国家队,职业生涯自此改写。
后来,经蔡振华批准,王越古成了公派去日本打联赛的球员。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,在日本联赛,她重拾打球信心,就连已入日籍的实力选手何智丽,碰上她也占不到便宜。王越古在日本乒坛地位飙升,迅速超越何智丽,日本乒协对她敬重有加。只是,这看似风光的成就,在王越古心里,始终缺了点分量,她心心念念的,还是国家队赛场,是代表国家争金夺银的荣耀。
看着曾经败在自己手下的张怡宁,还有诸多同期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大放异彩,王越古满心嫉妒。在日本的四年,国内乒坛新人辈出,她深知回国已没了位置。迷茫之际,父母找到她谈心:国内机会渺茫,不如考虑成为 “海外使团” 征战世界大赛。彼时,不少国家向王越古抛来橄榄枝,犹豫再三,在父母建议下,为圆夺冠梦,她最终选择加入实力强劲的新加坡。
2005 年,王越古正式入新加坡籍。虽说在国内排名不突出,可到了新加坡,她就是头号选手。幸运的是,在她带领下,新加坡女乒成绩斐然,在世界乒坛声名渐起。2006 年日本公开赛,王越古力克国乒高手郭焱夺冠,此后各类大赛,佳绩频传。2008 年北京奥运会,她率队友拿下女团银牌,虽与金牌失之交臂,却成了新加坡的大功臣。
岁月不饶人,随着年龄增长,王越古身体不复往昔硬朗。2012 年伦敦奥运会,她败给日本新生代球手石川佳纯,无缘四强,随后便宣布退役。退役后的王越古留在新加坡,结婚生子,过上安稳生活。2023 年,她创办 “常春藤王越古冠军俱乐部”,投身教练事业。从她和学员对打场景能看出,体力大不如前,技术也略有退步,毕竟已是 44 岁年纪。但王越古自己说,打球依旧是每日最大乐趣,那份运动员的执着与热忱,从未消散。
2024 年 4 月 11 日,王越古重回德国杜塞尔多夫,那是她曾经生活、训练过的地方。她探望万国辉教练夫妇,晒出合照,感慨岁月变迁,故人依旧,往昔回忆,也在这一刻涌上心头。